向家長公子迎娶鄭家長女,這樁婚事無疑是江湖上的大事,兩個分別以不同劍法聞名江湖的世家,怎能不受人關注。何況向家長公子是個劍術奇才,又俊似神仙,鄭家一雙姐妹更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美人,兩人在劍術上的造詣亦是驚人,尤以姐姐清梅使得一手梅花劍為人讚道。這樣門當戶對的兩人簡直是天作之合,無數人擠破了頭就只為一睹這對璧人的風采。是以向宅今日排場盛大,廣發喜帖敬邀各大世家,江湖上權高望重的名流幾乎都前來參加,足以顯見眾人對兩大世家聯姻的重視。
即使是和江湖半點掛不上邊的梨城百姓,也不免就這件大事八卦一番。有人說向鋒真是好運氣,能夠娶到溫婉的鄭家長女,有人卻道鄭清梅才是上輩子燒了好香,能嫁給英俊有才的向鋒,更有人問起鄭清梅一母同胞的妹妹清蘭,她姊妹倆長得一個樣,都和向鋒打小相識,怎麼就是姊姊嫁給向鋒?那頭馬上就有人回話,說這你有所不知,姊妹長得像又如何,那鄭清蘭就和一狐媚子似的,行為毫不檢點,和姊姊清梅簡直雲泥之別,向家怎可能會收那樣的兒媳婦?
言語間便可知梨城人對鄭清梅讚不絕口,直誇道她是個多好的媳婦兒,鄭清蘭卻是半點不類其姊,白白糟蹋了那副好面孔,淨給鄭家丟臉。且不論這些坊間流語,大喜那日好事圍觀的群眾將整條街幾乎堵得水洩不通,尤其是聽說隊伍會在雀台停留,那處更是萬頭鑽動,熱鬧不已。
喜轎裡伸出隻纖細的手,大紅帷簾落在手背上,襯得那手愈發白皙。被揭起的布簾後露出張精緻的臉蛋,女子國色天香,未施胭脂仍是絕麗,僅有雙唇略染薄紅,倒不顯得俗艷。
在前頭騎馬的男子察覺動靜,回過頭察看,恰好和女子抬起的視線對上,只見她含羞帶怯地微抿了唇,小小的梨窩讓她看起來更加動人。女子隨即擱下帷簾,顯出她的羞澀,男子也迅速轉頭,看上去就是對害羞的新人。
待隊伍行至雀台前,男子勒住馬,一個俐落地翻身下馬,身姿瀟灑、面容俊朗,看得不少姑娘芳心一動,隨即又想這男子今日便要迎娶嬌妻,不免扼腕。
卻不想男子並未遵照傳統,沒有在花轎前等著,將新娘抱上雀台,而是逕自向前走去,在雀台的最後一階站定回身。在眾人議論不下時,女子再次掀開布簾,這次倒沒半分羞赧,大大方方地下了花轎,不疾不徐地向著男子走去,舉手投足間盡顯優雅,風姿卓麗。行至台前,她ㄧ手微撩裙襬,緩步拾階而上,嘴角笑意輕淺,風華絕代。那頭男子向她伸手,待她將素手擱在他掌心,兩人一起踏過最後一階,站上雀台,看上去郎才女貌,再合適不過。
只見二人相對而揖,紛紛取出懸在腰間或掛於背後的長劍,眨眼間便在雀台上纏鬥起來。劍光絢爛,朱紅衣袖層層疊疊翻飛,宛如落英,種種交織成副豔麗的美景,直教人看得目不轉睛。最後一式交鋒,兩人靠得極近,長劍早已入鞘,只剩彼此目光繾綣,眉目間顯盡恩愛。
女子微微動了唇,悄聲地向男子說了句話,後者則湊近對方耳邊回覆。霎時間女子綻出燦爛笑花,猶如驀然盛放的薔薇,令人猝不及防的豔麗,攝人心魂。此情此景無不顯出夫妻間的濃情蜜意,搭上方才那段劍招,想來也只有同為劍術世家且打小相識的他倆才能這般,讓人不禁稱讚他們簡直是天造地設的一對。
似是意識到停留的時間略久,他跨開一步,將兩人間的距離回復到合乎禮制的範圍,卻不忘執起女子的手,兩人雙雙運起輕功回到雀台下的隊伍中,待女子上了花轎,他才轉過身蹬地上馬,停滯許久的隊伍再次朝著向家大宅前進。
不少姑娘仍在討論剛才兩人大庭廣眾下的調情,除了感嘆當真是郎才女貌外,同時也隱隱嚮往兩人間的那種甜蜜,不免幻想起自己成親的情景。
可誰能想到,方才男子覆在女子耳邊回的那句話卻是──
我恨妳。